趙禮明 一、中華傳統(tǒng)特色之茶與茶文化。 茶,對于我們都不陌生,它是常綠木本植物,葉為長橢圓形,花一般為白色,種子有硬殼,嫩葉加工后就是茶葉。中國是茶的故鄉(xiāng),中國人發(fā)現(xiàn)并利用茶,可謂歷史悠久,據(jù)說始于神農(nóng)時代,距今少說也有4700多年,自古至今,漢族都有民以茶會友、以茶代禮的風俗。 幾千年來,伴隨著茶的發(fā)展演變,中國不但積累了大量關(guān)于茶葉種植、生產(chǎn)的物質(zhì)文化、更積累了豐富的有關(guān)于茶的精神文化,這就是茶文化。茶文化的起源地為中國,是制茶、飲茶的文化,是中國特有的傳統(tǒng)文化之一。 茶文化源遠流長、博大精深,代代相傳發(fā)展到今天,不斷被賦予了更多更廣的內(nèi)涵,不僅有物質(zhì)文化層面,還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層次,如茶道、茶德、茶精神、茶聯(lián)、茶書、茶具、茶譜、茶詩、茶畫、茶學、茶故事、茶藝等等,同時深入到詩詞、繪畫、書法、宗教、醫(yī)學等領(lǐng)域。
我與茶結(jié)緣已久,從最初的接觸茶、認識茶到愛上茶、制作茶,對我來說是個不斷提升的過程,多年的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引領(lǐng)我一步步走向成熟。通過不斷地反思和改進,我與茶有了更深的情結(jié),與茶相伴讓我逐步進入到更廣泛和深入的茶文化領(lǐng)域。
2016年5月,如往年一樣,我又一次從青島出發(fā),遠赴福建武夷山做茶。彼時的武夷山春色正濃、風光如畫,正是茶葉飄香的制茶時節(jié)。茶山到處翠色盈盈,茶葉肥嫩,在陽光下的照射下發(fā)出油亮的光澤。鮮葉采摘下來,制成各種口味的新茶,一杯杯別具特色的香茗令每個愛茶之人心曠神怡。 做茶期間,我?guī)缀趺刻於紩槌鰰r間邀請當?shù)氐馁Y深茶友喝茶,共同品鑒制好的新茶,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,探討交流更多更好的制茶經(jīng)驗和方法,從中不斷獲取靈感,提升自己的制茶工藝。 (二)喜獲獨特鮮葉。 那日,我又邀請了當?shù)氐睦喜栌褋韽S里品茶交流,沒想到他這次給我?guī)硪淮蟀鼊偛烧孽r茶葉。正所謂“機緣巧合”,這包鮮嫩的茶葉激發(fā)了我的靈感,從此開啟了我制茶生涯中一段嶄新的歷程。 剛從茶友手中拿到鮮茶葉時,看到它的葉片尤為特殊,葉片很大,明顯異于一般的鮮茶嫩芽,并且聞起來有一股特殊的木質(zhì)香氣,這種特別的味道,是我以前從未聞到過的,于是趕忙詢問茶友這是什么葉,得知原來這是武夷山少有的一個品種——雪梨(冠灌木型、大葉種、中芽期的武夷名樅),茶葉的樹齡已有五十多年,故有木質(zhì)味。 看著這別具特色的鮮茶葉,我如獲至寶,心中莫名涌上一股驚喜、激動與好奇——這分明是一款新茶的胚子呀,用它制成的茶葉品相和味道一定與眾不同。于是當即決定加以開發(fā)研制,讓它成為一款獨特的新茶。 帶著滿滿地期待和憧憬,我開始潛心研制這款新茶。先是請茶友帶我親自去這片茶園勘察,然后與茶園的主人簽訂合約,讓這片茶園成為鮮茶原葉的種植、采摘基地,之后就開始了新茶的研制工作。每天鉆在炒茶車間里和炒茶師傅一起研究,親自制作,甚至徹夜不眠,努力探索最佳的制作工藝。 為了讓新茶獨特的品相和味道發(fā)揮到極致,每次炒出茶樣我都會請專業(yè)人士和茶友一起品嘗,找出優(yōu)點及不足,然后加以調(diào)整重新制作,然后再品再調(diào),如此反反復復,經(jīng)過多次研討改良之后,終于做出了自己滿意的成品。
制好的新茶外觀看起來很像武夷巖茶大紅袍,干茶的外型和烏龍茶類似,粗壯、卷西、烏黑油亮,重實,湊近聞,分明有股甘甜濃郁的武夷紅茶的氣息,這點非常特別。鑒于這款茶獨特別致,必須給它起個好名字才不枉其美。因這款茶采摘比較晚,又是老樹,樅味明顯、紅茶香高,回甘明顯,持久韻味十足,就給它取名“晚甘紅”。 編輯 用天平稱出五克“晚甘紅”放入審評杯中,沸水入杯,一股清香頓時撲鼻而來,三十秒后打開杯蓋,一股清幽的花果香帶著明顯的蜜糖香沁人心扉,細聞還有股老樹葉的術(shù)質(zhì)香,再出湯倒入審評碗中,湯色橙紅明亮、清澈見底,沒有一點雜質(zhì)。 細品茶湯,滋味濃厚,湯水順滑,喝下后口齒留香、喉底生津,回甘明顯、韻味持久,杯底掛杯香味持久,蜜糖香尤其明顯,泡了十幾泡后仍有清香余味,最后觀看葉底柔軟明亮,葉片展開完整、富有彈性,紅中帶有一兩分綠色,這是標準的武夷紅茶特點。
編輯 1、條型粗大卷曲,異于其它紅茶。 2、香高而滋味濃郁,優(yōu)于一般紅茶。 3、回甘明顯韻味持久,有武夷巖茶之巖韻,兼具明顯木質(zhì)味,即所謂老趣樅樅味。 4、葉片完整而大張。 有了上面諸多特質(zhì),“晚甘紅”稱得上是一款上等、少有的紅茶了。 (五)“晚甘紅”制作工藝。 “晚甘紅”不僅葉大如手掌像梨樹葉,而且茶湯也有雪梨的香甜味,經(jīng)過發(fā)酷后蜜香明顯,制作過程中,主要有以下步驟和工藝: 1、采青 這款茶的采青期是等新梢頂芽開面后采摘三四葉新梢。 2、晾青 時間要長,采用自然委凋法,委凋至手摸葉片柔軟如棉、折梗不斷、失水量在百分之三十至至三十五。 3、揉捻 因為這款茶采的比其安紅學更成熟,所以揉捻的時問要長,一般揉捻一個小時左右。 4、發(fā)酵 時間要比一般紅茶時間長些,發(fā)酵方法采用有氧發(fā)酵法進行發(fā)酵,因為這個品種葉片大張采摘的比較老,所以發(fā)酵的時間長在十個小時左右,采用有氧發(fā)酵法更均勻、安全,不容易發(fā)酵過度。 5、烘焙 烘焙一道后,晾涼后再烘焙第二道。 6、揀剔 因這款茶葉采摘的比較成熟,所以梗子粗、長,還帶些老葉,必須揀剔干凈。 7、復焙 因這款茶葉條索較粗大,所以復焙的時間要更長,用低溫慢焙的方式慢慢焙烘干,一定要保證茶葉的干度,茶葉的含水量在百分之五以內(nèi),這樣的茶葉能夠更耐儲存。 8、風選 因為茶葉經(jīng)過多道加工工序制作后會產(chǎn)生了不少茶沫,為了保證茶葉的凈度和條索勻整,一定要風選兩道以上。 編輯 為了保證“晚甘紅”的品質(zhì),我對于茶廠和茶園的管理有比較嚴格的要求,堅持一年采一次茶青,保護茶園周圍的自然環(huán)境,嚴格控制農(nóng)藥的使用,只用農(nóng)家肥和有機肥,保證無殘留。 武夷山的春天氣溫比較低,廠里每年只做一季春茶,春茶季節(jié)沒有很多的害蟲,一年只采一次青葉,所以農(nóng)藥和化肥基本不需用,也不需要太多的肥料,這樣的天然生長環(huán)境更能夠保證茶葉的品質(zhì),更加安全健康。 茶園在大山腳下,山上都是大面積和闊葉林,生態(tài)非常好,長年累積的樹葉腐蝕物通過雨水流下來,落葉腐蝕物中含有多種微量元素和有機質(zhì),可以使茶園的土壤更加肥沃。再加上武夷山特有的風化石土壤、茶園土質(zhì)以爛石為主,所以茶園土壤中含有多種礦物質(zhì)和微量元素,使茶樹能夠吸收更多天然養(yǎng)料,茶葉中蘊含的營養(yǎng)和微量元素更加豐富。 茶園坐南朝北,所以太陽直曬的時間短,長時間被云霧朧罩住、濕度較大,這樣的茶園生產(chǎn)出的青葉做出的“晚甘紅”尤其富有武夷紅茶獨有的韻味,茶葉在這樣的自然環(huán)境中生長產(chǎn)出的茶青、青葉經(jīng)過耐心細致的加工制作,做出來的“晚甘紅”才會香高、水甜、回甘明顯持久。山場氣息獨特,品種味特別明顯,而且耐沖泡,湯色橙紅、明亮,滋味濃郁鮮爽,令人喝過回味無窮。 三、銳意進取——情定“晚甘紅”。 2018年,我?guī)е巴砀始t”參加了“武夷山市第十四屆春茶評比暨第二屆互聯(lián)網(wǎng)+武夷斗茶”比賽活動。“晚甘紅”果然不負眾望,以優(yōu)異的品質(zhì)獲得了專家們的認可,榮獲一等獎。 編輯 隨著時光的推移,我對于“晚甘紅”的喜愛絲毫未減,并通過多年的努力,不斷提升品質(zhì),讓它的品相和口感更趨完美。 茶中有道,茶道、人道、世道,品茶可明道知途。 茶中有情,風情、人情、心情,飲茶能問心定情。 茶中有愛,喜愛、偏愛、摯愛,選茶讓情有獨鐘。 編輯 品茶,可以品時光、品古今,品出人情冷暖、人間百味?,F(xiàn)在,把摯愛的“晚甘紅”分享給廣大茶友,歡迎大家點評指正,我將不斷精研細磨加強改良,讓醇香精韻的“晚甘紅”為更多茶友所喜愛,成為茶中精品。 |